定州宋代塔基地宫出土宗教文物赏

2019-03-08 11:40作者: 收藏快报

评论0

图1 唐—五代造鎏金铜天王像

图2 唐—五代造鎏金铜力士像

图3 北宋造鎏金錾花云龙纹银塔

  自古就有“九州咽喉,神京扼要之区”誉称的河北定州,地处位置显要的燕南赵北。这里历史悠久,文化繁荣,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活动。商代时,这里是为诸侯方国;战国时,中山武公于此定都;秦时为巨鹿郡,后改属恒山郡;汉代为中山国国都,辖14个县、相袭17代;北魏皇始二年(397)置安州,天兴三年(400)改安州为定州,定州由此而得名。自北魏至清,定州曾为行台、府、路、郡、州的治所。

  悠久的历史,孕育了灿烂的文化。1959—1973年,定州城周围先后发掘了数座汉中山王墓,内有金缕玉衣、麟趾金、玉座屏、龙螭衔环谷纹大玉璧等国宝级文物,有力地说明了中山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发达。1964年,定州城东北发掘了北魏塔基一座,其中石造像、波斯银币、琉璃器等珍贵文物的发现,印证了南北朝时期定州佛教的繁荣,同时也说明中原与波斯等国的交往源远流长。1991年,定州货场发掘了42座商代贵族墓葬,出土了众多精美的青铜器,再现了商代定州的辉煌。1969年,定州还发掘了静志寺塔基地宫和净众院塔基地宫,出土了大量的定瓷、金银器等文物,展示了宋代定州各行各业制作工艺的高超程度。而其中的“鎏金铜天王像”“鎏金铜力士像”“鎏金錾花云龙纹银塔”,这三件地宫出土宗教文物,更是可圈可点、引人注目。

  1969年5月和12月,当时的定州市博物馆,先后发掘了两座宋代塔基地宫。一为太平兴国二年(977)的静志寺塔基地宫,一为至道元年(995)的净众院塔基地宫。两座地宫出土文物数量之多、种类之丰、品位之高,实属罕见。其中静志寺塔基位于定州贡院院内,砖砌拱券式塔基门向南开,塔基内地宫呈不规则方形。这座地宫内共出土了600余件文物,有瓷、金、银、铜、铁、玉、石、木、玻璃、丝织品等。其中金、银、铜器共223件,有佛教专用供器和法器,如棺、塔、函、炉、净瓶、香斗、五钴铃;有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用具,如灯、盒、镜、簪;还有天王造像。文物装饰大多采用錾花手法描绘有关的佛教故事,部分银器、铜器精品采用了鎏金工艺,制作美观精致。

  其中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一件“唐—五代造鎏金铜天王像”(图1),高15.5厘米 。天王为佛教护法神。此铜质鎏金像,头戴金翅鸟宝冠,蹙眉暴眼,鼻直口阔,胡须卷曲,面相威严。肩披斗篷,顺势自然下垂于身后,腰部紧系软甲。左手握金刚杵,右臂曲至胸前,五指平伸,腕部饰箍。下着长裤并于脚腕扎结。足登软靴,踏恶鬼于脚下。整体造型刚劲有力,英勇魁梧。

  与静志寺塔基地宫同时出土的,还有一件高14.6厘米的“唐—五代造鎏金铜力士像”(图2)。力士为佛教护法神。该铜质鎏金像,头戴明珠宝冠,宝缯卷曲披肩,颈筋暴突。上身和双腿裸露,全身肌肉毕现,腰系裙。左臂扬起,右臂托锏夹于腋下。赤足站立。其整体形象刻画生动、比例准确,不失为唐代金铜造像之精品佳作。

  而净众院塔基地宫位于定州城内中山汉墓南侧。地宫呈不规则方形,穹窿顶,北壁长2.7米,东壁长2.67米,墙壁高1.54米,最高处3.07米,门向南开,券门宽1.08米,门距东壁0.7米,距优德vip壁0.84米,东、优德vip、北壁均有壁画,主要表现的是佛祖涅槃,画意凄凉哀婉。此地宫共出土了106件文物,有银器、瓷器、玻璃器、石刻等。其中银器7件,有塔、棺、瓶等。都采用了银鎏金工艺和錾花手法,有的还用了堆塑技法。

  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最完整夺目的,当属高37、底径13.2厘米的一件“北宋造鎏金錾花云龙纹银塔”(图3)。该塔为二层六角楼阁式,由基座、塔身、塔顶三部分组成。基座为须弥座,六角形底边錾刻莲瓣纹,束腰外侧有蛟龙两条。塔身有两层:第一层四周有回廊栏杆,正面设殿门,其余革面錾刻僧人像,檐边挂风铃;第二层平台的回廊下腰接檐一周,正面开拱门,内设置坐式佛像一尊。两侧各附一龙,盘绕守护门口。塔顶为六级脊攒尖式,坡面饰瓦纹,角脊檐端置鎏金宝珠。顶为葫芦形宝珠。塔身有“善心寺”“舍利塔”刻铭。两层塔身外各有两条龙追逐相戏,上层的佛龛中还端坐一位金装佛像。整器造型稳重大方,纹饰雕刻生动传神,较静志寺塔基出土的银塔,技艺又胜一筹。

  以上三件地宫出土的宗教器件,现均藏于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。

 

推荐新闻

论坛热帖第25期-明清陶瓷艺术-精彩选集 中国互联网协会
北京盛藏艺术品有限公司 ©
服务电话:400-813-9977